close

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小說,寫的是屈原的故事。作者很有創意,他把屈原描寫成一個看得見神靈的先知,也因為只有他看得見神靈,所以能夠看見事情的發展。例如兩軍作戰,光是看著彼此軍隊上的戰神氣勢如何,就能預料戰況。

這樣的能力,為他帶來三閭大夫的位置,卻也讓他成為無人理解的瘋子。先之和瘋子,往往只有一線之隔,而他說,眾人皆醉我獨醒。故事的最後,屈原走進汨羅江,但有神靈保護的他,並沒有沉下水底,只是踏著神靈走向未知。

在最失意的時候,屈原寫下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──離騷。這首長失包含了屈原的人生經歷,以及受奸人誣陷後失寵的心境,最後則是他對未來的想像。中間穿插了傳說和神話,將現實人物、歷史人物與神話人物相互交織在一起,幾乎算是魔幻寫實的手法。而詩中也傳達了做為一個知識分子,對於世事的體察和想法。

在亂世中浮沉了大半輩子,享盡榮華富貴,也看清奸臣惡人,世道無常,但他仍然沒辦法漠視這個世界的污穢。「寧赴湘流,葬於江魚腹中,安能以皓皓之白,蒙世俗之塵埃乎!」婉拒了漁夫,沉於江中。

這幾年我常常在想,知識分子到底應該長什麼樣,世道這麼差,我們還能要求人家要有風骨嗎?想要生活穩定賺大錢難道有錯嗎?

前幾天去了一場記者會,一群偏激的老人要求教育部恢復國文古文比例和教學時數。一個退休國文老師跟我說,他覺得自己因為教國文,有機會反覆的熟讀這些過往的知識分子寫的東西,看著他們怎樣思考人生和政治。也看著他們面對危亂時怎麼自處。也許人生有個時間,我們會面對與這些他們曾經遇過的類似情況,而這些經典,可以幫助我們學會用優雅和高尚的姿態,持續行走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上。

老師感嘆的說,以前的知識分子,憂國憂民,寧殺頭也不能不說話,現在卻是大氣都不敢吭一聲,面對不公不義只會選擇沉默。讓我想到屈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a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